• 首页
  • 关于学院
    • 学院简介
    • 学院沿革
    • 学院领导
    • 历任院长
    • 师资队伍
    • 特聘专家
  • 学院新闻
    • 学院新闻
    • 通知公告
  • 人才培养
    • 环境艺术设计
    • 视觉传达设计
    • 艺术设计(少儿艺术)
    • 游戏艺术设计
    • 影视编导
    • 影视动画
    • 新闻采编与制作(网络方向)
    • 法律事务
    • 广告艺术设计(中高职贯通)
    • 游戏艺术设计(中高职贯通)
  • 科研实训
    • 产教融合
    • 教学成果
    • 艺术研究所
    • 实训基地
    • 特色工作室
    • 名师工作室
  • 师生作品
    • 教师作品
    • 学生作品
  • 党建团建
    • 党务党建
    • 团学活动
    • 学生风采
  • 学生服务
    • 升学通道
    • 境外及国际交流
    • 学院公众号

导航

  • 首页
  • 关于学院
  • 学院新闻
  • 人才培养
  • 科研实训
  • 师生作品
  • 党建团建
  • 学生服务
  • 当前位置: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环境艺术设计名师工作室公开课(二): 美育双向奔赴,“行走课堂”助乡村艺术教育

    发布人: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发布时间:2025-10-20浏览次数:10

    A+ A-

    夜晚模式


    2025年10月17日,环境艺术设计名师工作室第二期公开课分享会在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李宪锋院长指导下落幕。工作室负责人和水英教授担任主持,校级学员孙彧老师以“美育双向奔赴”为核心主题,结合浙江衢州开化县大溪边乡中心学校支教实践,为工作室学员呈现了一堂兼具实践深度与情感温度的“行走美育课”。​


    针对支教学校149名跨年级学生、教学硬件闲置的现实困境,孙彧构建了分层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维度,引导学生“敢于创作、破除白纸恐惧”;情感价值维度,将“怕出错、不敢画”的畏难情绪转化为“主动尝试”的勇气。其教学实践以“游戏化艺术教学”为核心,通过写生、手工、泥塑等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艺术本真;教学流程严格遵循“观察感知、生动展示、创作练习、展示评价”逻辑,全程贴合乡村学生认知规律。孙彧在分享中强调支教的“双向成长属性”:“学生教会我更纯粹的表达与勇气”。    

    互动环节,刘敏老师谈到“美育并非城市专属,更是乡村学生认知世界的窗口”;王李喆老师则提出“美育核心是培养表达勇气,助力学生走向广阔天地”。“教育双向奔赴”成为全场共识,学员均表示将借鉴“沉浸式美育”经验,呼吁更多力量关注乡村美育。​

    工作室负责人和水英教授在总结中指出,孙彧老师的公开课不仅系统呈现了乡村美育的实践路径:从破解跨年级教学难题、激活闲置硬件,到以游戏化教学唤醒学生艺术潜能,更传递了“以美育人、教学相长”的深层教育理念,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美育创新提供了“从课堂到田野”的鲜活样本。她强调,环境艺术设计名师工作室打造的公开课分享平台,本质是“专业共研、价值共生”的教研载体:既为教师搭建了实践经验转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桥梁,更推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与乡村美育需求深度对接,让艺术设计的专业价值延伸至“立德树人”的更广阔场域。


    来源|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     撰稿|王玉


    办公地址: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观海路505号
    联系电话:021-68020621
    传真号码:021-68020687
    邮政编码:201399
    版权所有:©校信息中心&艺术设计与传媒学院